MS-A1搭配9700X简单测评 Oculink外接7900XT

MS-A1搭配9700X简单测评 Oculink外接7900XT

Sat Oct 26 2024
6 分钟

由于我发现我一旦得到了核心数量多的CPU和N卡,我就会迫不及待的装上Ubuntu做服务器,导致我长久以来即使有像2080Ti,3080M,4090这些还行的显卡,也一直没机器打游戏。于是我痛定思痛,打算整一台不太可能作为服务器使用的机器。

但是再做一台标准的机箱,桌子周围实在是放不下了。加上之前做网络服务器,发现迷你主机非常划算,像没有温度和功耗瓶颈的8845HS在准系统才两千多的情况下基本上无敌了。本来我考虑的是HX370的新机,单核已经能干我的13700K了。 然而在Intel开寄的情况下HX370迷你主机开价六千朝上还不带Oculink,而且核心疑似过于多了,有变成生产力的风险。

这时我发现了铭凡的MS-A1。即使现在移动端性能很弔,作为半个极客我也更喜欢组装式的。加上9700X的能效比相当OK,会相当适合这种迷你机器。

我是国庆的时候购入的全套。这个时间点MS-A1刚刚更新了Bios支持9000系锐龙。我的CPU买的是盒装,2544元,要是发到社交平台上多半会被说逆天了,因为这颗CPU现在散片价格可能都不到两千。但我的13700K有盒子,R7不能没有盒子。

具体配置#

CPU自然是9700X。MS-A1官方搭配是8700G。两颗CPU同样是65W TDP,散热供电都不需要担心。

内存是两个SODIMM DDR5最高5200频率。我用了英睿达的5600 32G*2。内存不支持超频,实际运行就是5200,这个频率即使是对AMD来说也略低了。不过反正不用核显干啥,也无所谓了。

硬盘位给了四个,两个是PCIE4.0*4,一个是PCIE3.0*4,还有一个是非常逆天的PCIE4.0*1。虽然能够理解这是因为8700G分配下来16条PCIE通道已经全部用完了, 但是对于其他CPU,比如这颗9700X是24通道PCIE5.0,仍然无法使用更多的通道,就非常逆天了。单通道4.0,插4.0的盘纯纯浪费,插3.0的盘速度更是赶超机械硬盘,来到了700MB/s顺序写速(实际PCIE3.0*1)。我使用了两个P44 Pro,分别是1T的Windows系统盘,2T的数据盘。3.0*4的是1T的金士顿NV2,做Ubuntu系统盘,还有一个是860PRO 256G可有可无的插在上面。后两个盘都是拆机盘,其中860PRO更是我在高中时候买的,已经6年了,然而实际通电三千小时,还不到金士顿的一半。只能说高中生是这样的。

内部构造:

inner1

inner2

散热方面也很有问题。第一张图的风扇背面就是CPU,导致该位置的硬盘受到CPU温度影响很大。这一面的两块硬盘本来就是PCIE4.0的,热量本身就大。而另一面(在CPU散热器下方)的两个热量低的硬盘却给了很大的散热片,而且两个硬盘共享导热垫。这也导致要插就得插两块,不然难受。那块860PRO后面用来装Diffusion和LLM了,也算没浪费。两块P44 Pro在烤CPU的时候来到了56度。如果游戏时,加上读写很可能会过热出问题。

性能与温度测试#

因为我已经用做Windows的主力机了,在开着日常后台的情况下进行测试,包括微信,飞书,V2ray,绿联云等。Windows吃性能的后台,Index被我限制仅在OneDrive的部分空间上,Anti-virus也会吃一些性能。内存完整性没开。

温度方面,AMD自带的显示记录的好像是最高传感器温度,实际是SOC供电温度,导致看起来待机九十度,负载上百度。我后来使用HWiNFO查看。

实际待机温度:

temp1

CPUZ负载五分钟温度:

temp2

CPUZ跑分感觉不是非常正常,多核有时候8200有时候7200。单核更是在720和810之间浮动。我总是等冷却完进行测试,单核的时候也没见到哪个核心吃满了,不知道怎么回事。

3DMark,timespy分数貌似正常点。

ts

Cinebench R23如图。因为时间关系只跑了一轮。

cine

功耗核心68W,PPT88W可以长时间稳定。按理说性能没啥问题。

外接显卡#

外接了一张7900XT,也是专门为了这个机器配的。说到这个,CPU不买9900X,显卡不买XTX,一方面是功耗的考虑,另一方面是现在的搭配,就像是CPU和GPU互为转置一样,非常舒服。外接显卡测试也在上面了。感觉就算是7900XT损耗也很小,只要不打网游。我的4090处于某些原因也工作在PCIE4.0*8上,也未见明显损耗,跑代码更是完全无损。之后由于想做一些多线运算的实时任务,我考虑往我的服务器上加一个3090/3090Ti,也打算用Oculink,因为这个四槽的4090插上就只剩最底下的PCIE口了。。

overview

迷你主机可以用一个支架立起来。不过我这里的摆放会和显卡风扇相对,故作罢。

其他#

A卡也能加速Adobe系列,以及3D工具。Vulkan和OpenCL基本上大多软件都有支持。加上CPU不弱,PS、PR中低强度使用都很愉快。到目前为止日常使用都十分流畅。A卡软件也是三家里我最喜欢的一个。N卡软件登录真的烦,I卡软件更是开机请求管理员权限弹窗。

话说A卡居然也可以愉快的使用Torch了。Diffusion和LM-Studio都可以愉快的使用,SDXL和20B模型也是随便跑。但我会忍住不会变成生产力的。

经历了几次掉卡。原来以为是传说中的掉驱动,后来仔细观察发现是整个板子掉电了,是航嘉爱国者650W不知道是过热还是什么毛病掉电。换了一个海盗船1000W的就好了。这个海盗船还是我初中毕业买的,6年老C4了。讲道理我的13700K+4090整机也就用了个MSI的850W,就算7900XT 350W TDP能飙到900W峰值,也没道理电不够啊。。感觉是质量问题。

相比于游戏本,纯打游戏的话这台机器性价比真的可以。整机价格来到了1W出头,还是在上了 P44 Pro这样的旗舰固态和64G内存的情况下,光栅勉强能摸到4080。同性能的4090游戏本的话,就算考虑到游戏本有屏幕和键盘,性价比也追不上,而且还几乎没有供电散热瓶颈。可惜的是9800X3D功率带不动,不然真绝了。